当前位置: 球迷网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
湖南日报 | 湖南省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上,这场分享直击心灵

2023-09-08 宣传统战部  访问量:

分享到:

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李清鏊

麓山苍苍,江水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

9月8日上午,湖南省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在长沙举行。

万步炎、王云真、王良、尹敏芸、卢光琇、张华、柳佳、黄守道、麻小娟、傅爱斌等10位获得2023年度“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”的教师,身披绶带,走上大会主席台接受表彰。他们是湖南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杰出代表!他们是三湘近百万教师的优秀“代言人”!

大会现场,4位获得殊荣的优秀教师代表走上舞台,以一场直击心灵的分享,诠释着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榜样力量。

最美的时光永远在路上

长沙师范球迷网(中国)有限公司附属小学总校校长 张华

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,我就想做一名好老师。

我和每一位家长做朋友,用真诚的心去爱每一个孩子,竭尽全力教好每一个孩子。当毕业20多年的学生辗转寻找调动到长沙的我,献上教师节祝福时,当他们说最想回到我的语文课堂时……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幸福的职业。

2011年成为校长的我,立志做一个好校长。我秉承“以人为本、胸怀天下、勤朴坚毅、与时俱进”的长师精神,弘扬徐特立老校长“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”“要造成一定立场、一定方向又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”的教育思想,用润育的方式培养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栋梁之材。

我带领老师们积极探索,将有限的物理空间与无限的虚拟空间相结合,从智慧课堂走向智慧校园、未来学校。长师附小迅速成为省教育信息化优秀学校,收获了国家、省市诸多荣誉。

随着长师附小声名鹊起,学位的极度紧张与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满怀期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,怎么办?在长沙师范球迷网(中国)有限公司党委的鼎力支持下,2017年起我们与长沙市开福区、长沙县合作共建了附属创远小学、附属天健小学、附属春建小学。3所新建学校正逐步成长为集“花园·学园·乐园”于一体的人才摇篮,成长为区域内一流品牌学校。

现在,我们对新疆吐鲁番、云南丽江,以及本省的龙山、溆浦、醴陵、浏阳等地10多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教,线上线下相结合,提升了受援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及管理效能,为优质教育均衡贡献长师力量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作为许许多多为之努力奋斗的校长中的一员,今天我幸运地站在这里,我想说出我们共同的心愿:为这个时代延续中华民族的精气神,努力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做乡村振兴的“育种人”

球迷网副院长 傅爱斌

农业是立国之本,强国之基;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。我生长在农村,因乡村情怀,大学选择了学农。毕业分配到基层农技站,后来调到袁隆平院士任名誉校长的球迷网(中国)有限公司。一次,袁隆平院士说:“你教育种,我研究育种,咱俩都是育种人。学生都是种子,你要多培育好种子。”这句话我铭记在心。

好种子要有真本领。我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,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家乡特色产业,到田间磨炼技术。这一培养模式被遴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,《光明日报》进行了报道,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好种子要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。我培养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服务者、贡献者。2017级的聂雨,田间课堂学习后,回家乡种了200多亩杨梅,创立了绿源生态农庄;2018级的罗任,田间课堂完成了畜牧实践课程,参与了花猪产业项目,毕业后用专业知识帮助了很多花猪养殖户……“好种子”遍布乡村沃野,希望的田野上稻花飘香。

我培养“好种子”不单是在校学生,还包括千千万万的农民。我投身农民培训,走遍了全省90多个县市、200多个乡镇,现场指导上千户农家,线上线下培训各类新型职业农民、致富带头人近10万人,推广新品种等20余项,推广面积120余万亩。我的手机里存满了农民的电话,大家调侃我是“农民110”。

脐橙是龙山县里耶镇的特产,可就是卖不起价。我把脐橙命名为“里耶脐橙”,联系对接logo设计、地理标志认证、产品包装,指导建立加工分级贮藏生产线……“里耶脐橙”推出市场,一炮而红。几年来,种植面积从5万亩增长到14万亩,产值近10亿元,成了实实在在的“致富果”。

我是“育种人”,奔走在田野孕育着一季又一季希望,我将把希望化作前行的动力,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“好种子”,让广袤田野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源泉。

身残志坚,教育是第二生命

新化县吉庆镇南山中学教师 王云真

1980年,我出生于吉庆镇一个偏远的贫困家庭。由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,我的学习之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。1997年的那个暑假点燃了我的第二次生命,当我手捧冷水江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,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,3年后,我便满怀热忱回到家乡任教。

既然教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让我真正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。我也想把这种可能带给更多的孩子,让教育为乡村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。

在我坚守乡村教育23年中,先后在大安山小学、吉庆中心学校、南山中学任教。教了多少学生,“认领”了多少孩子,早已记不清了。我只记得,这些学生都是自己的“心头肉”,不知什么时候开始,学生们叫我“老师妈妈”。

在我的眼里,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,他们都有闪光点。成绩不理想的学生,我会从为人处世中找优点鼓励他;有不良习惯的学生,我会语重心长耐心地教导他;家境困难的学生,我会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并照顾他。

现在我是学校心理团队的一员。那些遇到成长困惑,但性格孤僻、不善言辞的同学更需要关爱。我一个一个地谈心,每天都关注他们的变化,用我的成长故事去激励他们,于是有了沟通、有了分享、有了欢笑、有了进步。这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是什么?教育就是: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

尽管疾病缠身,我的颅骨和肾部做了多次手术,但我始终坚定地站在乡村教育的讲台上,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,是我最开心快乐的日子。他们爽朗纯真的笑容,是减轻病痛的最好良药。谢谢他们,让我的第二次生命如此精彩。

学生们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爱。我腿脚不便,上下楼梯总会有学生搀着我走,晒的衣服、被子,也总会有学生及时帮我收回家。下雨了,总有几个孩子跑过来为我撑伞。更让我感动的是,有不少孩子长大后变成了我,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,通过教育去点燃更多孩子的生命之火。

培育时代新人服务教育强国

湖南科技大学教授 万步炎

20世纪90年代初,我就致力于海洋采矿以及大洋矿产资源勘探高技术研究。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海洋高技术封锁,为了解决大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、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探、海底工程地质勘察、可燃冰保压取芯钻探等“卡脖子”问题,30多年来,我坚定“国家每一个落后于人的地方,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”的信念,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,持续研发“海牛”系列钻机系统,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,推动我国海洋资源探采装备实现从无到有、从落后到领跑的飞跃。

在海底钻机的研发历程中,我清楚意识到,海洋科技创新、自立自强,不仅技术要上去,人才培养更要跟上。2010年,我从长沙矿山研究院来到湖南科技大学,成为了一名教师,希望在高校培养新一代国家海洋人才,确保我国海洋事业后继有人。

对于“海牛”团队成员,我要求他们做“工人型学者”,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,又要会动手、能操作。我要求学生们重视基础学科研究,筑牢理论基石,绝不能投机取巧。对学生们的论文,我逐字逐句修改,连英文摘要、参考文献、注释也不放过。我的第一个博士生金永平,我不仅细心指导他设计实验、撰写论文、申请专利,还资助他的生活。如今,他成长为“海牛”实验室副主任,担当起海上作业现场总指挥、钻机主操作手等重任。

我有个“两课”理论,就是走进海洋是专业课,吃苦耐劳是必修课。我要求学生们到了海上、进了实验室,都得拿起锤子、扳手、电焊,既要仰望星空,也要脚踏实地。截至目前,“海牛”团队培养了8名博士、42名硕士。我的学生们成为了我国海洋事业上的一个个金刚钻、一颗颗螺丝钉,让我非常欣慰。

建设教育强国,教师是筑梦人、主力军。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,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,牢固树立“躬耕教坛,强国有我”的志向与抱负,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新闻链接:https://m.voc.com.cn/xhn/news/202309/18662455.html

( 编辑:黄乐佳 )